锱坛之宫
拼音: | zī tán zhī gōng |
注音: | ㄗ ㄊㄢˊ ㄓ ㄍㄨㄥ |
锱坛之宫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学宫。锱﹐通'菑'。矮围墙。
引证解释:
⒈ 指学宫。錙,通“菑”。矮围墙。一说为宫名。宫内有坛曰“錙坛”,因以坛名其宫。见锺泰《庄子发微》。
引《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於丽譙之间,无徒驥於錙坛之宫。”
章炳麟《膏兰室札记·锱坛之宫》:“錙借为菑。 《公羊》昭二十五年传:以人为菑。 《解詁》:菑,周埒垣也。所以分别内外卫威仪。今太学辟雍作侧字,然则菑坛者,谓坛外有埒垣也。”
网络解释:
锱坛之宫
字义分解
- 拼音tán
- 注音ㄊㄢˊ
- 笔划7
- 繁体壇、罎
- 五笔FFCY
- 五行土
(1)(名)土筑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2)(名)土台;多在上面种花:花~|草~。
(3)(名)某些会道门设立的拜神集会的组织。
(4)(名)口小腹大的陶器:酒~。
(5)(名)指文艺界或体育界:艺~|丘~。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锱坛之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