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氐
拼音: | bái mǎ dī |
注音: | ㄅㄞˊ ㄇㄚˇ ㄉ一 |
白马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氐族的一部。汉武帝元鼎六年于其地置武都郡。分布在今四川西北部及甘肃南部。亦省称"白马"。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氐族的一部。 汉武帝元鼎六年于其地置武都郡。分布在今四川西北部及甘肃南部。亦省称“白马”。
引《史记·西南夷列传》:“自冄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司马贞索隐:“夷邑名,即白马氐。”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
《魏书·氐传》:“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
网络解释:
白马氐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白
- 五笔RRRR
- 五行水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mǎ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馬
- 五笔CNNG
- 五行水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与白马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