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
拼音: | wū shā |
注音: | ㄨ ㄕㄚ |
乌纱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泛指官帽。
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借指官位。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引唐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
《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⒉ 泛指官帽。参见“乌纱帽”。
引清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
⒊ 借指官位。参见“乌纱帽”。
引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
⒋ 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国语词典:
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
网络解释:
乌纱
- 1、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
- 2、与其被上级领导摘掉乌纱帽,倒不如与江真余如蚁慕膻,绝大多数的“俘虏”。
- 3、《血溅乌纱》是一部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以他的唐派唱腔艺术,精心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正义之歌。
- 4、只不过,这些冠冕堂皇的制度并不妨碍他尽情地批发乌纱帽,也无法阻止卖官买官的贪墨之风席卷整个绥化官场。
- 5、值得关注的是,《侯卫东官场笔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官场小说的作者,都是在职官员。
- 6、但最后良心未泯,在伸张正义,平反冤案,惩办贪官之后,脱去乌纱,披枷带镣进京请罪。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