虓虎
拼音:xiāo hǔ
注音:ㄒ一ㄠ ㄏㄨˇ

虓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最早出自《诗经·大雅·常武》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

引证解释:

⒈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

《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闞如虓虎。”
毛传:“虎之自怒虓然。”
《后汉书·庞参传》:“宣王立中兴之功, 文帝建太宗之号。非惟两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扞城有虓虎之助。”
宋苏轼《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戏为作此诗》:“长桥不肯躡,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嘷。”

网络解释:

虓虎

  • 虓虎:咆哮的老虎。用于形容将领的作战勇猛。最早出自《诗经·大雅·常武》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原文“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 此外《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刘备册封马超为斄乡侯时,说:“希望马超依旧能如咆哮的猛虎般,统领万里疆域。”然后就是陈寿形容吕布“虓虎之勇”的评语。
  •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o
    • 注音ㄒㄧㄠ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VHAM

    (动)猛虎怒吼。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威吓。

      4. 古同“”,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