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
拼音: | mù duó |
注音: | ㄇㄨˋ ㄉㄨㄛˊ |
木铎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铜质的大铃铛,以木为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郑玄 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清 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 东亚 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
2.是指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2.是指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引证解释:
⒈ 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引《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
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
《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
宋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
清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东亚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
⒉ 以喻宣扬教化的人。
引《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国语词典:
金口木舌的铜铃,古代施政教振召集群众所用。
网络解释:
木铎 (起源于夏商的一种响器)
木铎 (汉语词汇)
- 1、在带你去看看别人家的军训之前,先介绍一下“木铎小兵”的来由。
- 2、书中,深入敌人“心脏”、窃听敌特机关通话、千方百计收集日伪军在平西地区的军事行动,并把敌情动态及时传送出去的老兵王木铎的故事,类似电视剧。
- 3、京师广场上,象征教师传道授业的木铎雕塑高高耸立。
- 4、在历史的最黑暗的时刻,“仁”终于苏醒过来,通过他的“木铎”唤醒醉生梦死的“人”。
- 5、鸿庠木铎振羊城,惯看沧桑峥嵘。
- 6、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采用传统书信形式,与师大百年文化底蕴结合,辅以校徽、木铎、启功书画,营造出浓浓的师大情怀。
字义分解
- 拼音mù
- 注音ㄇㄨˋ
- 笔划4
- 繁体木
- 五笔SSSS
- 五行木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