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尸
拼音: | yòng shī |
注音: | ㄩㄥˋ ㄕ |
用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晩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
引证解释:
⒈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
引《礼记·曾子问》:“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
孔颖达疏:“以成人之丧威仪具备,必须有尸以象神之威仪也。”
《公羊传·宣公八年》“犹绎,万入,去籥” 汉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古人祭用尸,今无此礼,然礼意则不可不知。”
网络解释:
用尸
字义分解
- 拼音yòng
- 注音ㄩㄥˋ
- 笔划5
- 繁体用
- 五笔ETNH
- 五行土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