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
拼音:xié cóng
注音:ㄒ一ㄝˊ ㄘㄨㄥˊ

胁从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胁从xiécóng

(1) 被迫相从者;胁迫别人相从

其余胁从,罪有大小,咸各赦除。——《英烈传》
be an accomplice under duress

引证解释:

⒈ 被迫相从者。

《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孔颖达疏:“其被迫胁而从距王师者,皆无治责其罪。”
《三国志·魏志·郑浑传》:“虽有随者,率胁从耳。”
唐许天正《和陈元光平潮寇》:“落剑惟戎首,游丝繫胁从。”
《明史·李裕传》:“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秦良玉遗事》:“良玉审其为恶者诛之,胁从皆释缚。”
陶成章《浙案纪略》附《浙抚致军机处电》:“著严拿首要,解散胁从,以销隐患。”

⒉ 指被迫相从。

《隋书·史祥传》:“贼尔日塞两关之路,据仓阻河,百姓胁从,人亦众矣。”
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况前件人等,悉是东川将吏百姓及寄住衣冠,与逆党素无管属,贼军奄至,暂被胁从。”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张玄稔尝戍边有功,虽胁从於贼,心尝忧愤。”
清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三》:“一则涉於疑似,一则近於胁从,於罪为稍轻。”
巴人《牛市》一:“日祥阔嘴呢,据说是胁从的,不予论罪。”

⒊ 胁迫别人相从。

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宫里雁﹞实止带练八百人,又胁从阿瓦缅子、 木邦摆夷及掳掠男妇共三千餘人。”

国语词典:

被迫而相从。

网络解释:

胁从

  • 胁从,汉语词汇。
  • 拼音:xié cóng,
  • 释义:1. 被迫相从者。
  • 2. 指被迫相从。
  • 3. 胁迫别人相从。
    • 1、别!我可不想成为胁从犯,我不去!
    • 2、就死掉了,就算贾珍有责任,贾珍也顶多是个胁从犯,主犯应该是贾琏,这个事应该是贾赦他们那一房的事。
    • 3、对于曹髦来说,他所能凭借的武器唯有他的身份,他不过在提醒人们,我才是真正的皇帝,我的行为才是真正正确的,你们该拥护,该听从的是我,不应该胁从作乱。
    • 4、如若接受招抚,便没有首恶和胁从的分别,臣坚不附意!
    • 5、学生受罢教师的威胁从学校撤出来,事关中学毕业证的考试也因此被延期,波及近半个南非。
    • 6、未至十里,止宿,榜示胁从者,许自首免罪,过三日以从逆论。

    字义分解

    • 拼音xié
    • 注音ㄒㄧㄝ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ELWY
    • 五行

    (1)(名)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

    (2)(动)胁迫。

    • 拼音cóng
    • 注音ㄘㄨㄥˊ,ㄗ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WY
    • 五行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