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鲊
拼音: | yú zhǎ |
注音: | ㄩˊ ㄓㄚˇ |
鱼鲊的意思
词语解释:
腌鱼;糟鱼。
引证解释:
⒈ 腌鱼;糟鱼。
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作鱼鮓法:剉鱼毕,便盐醃。”
唐白居易《桥亭卯饮》诗:“就荷叶上包鱼鮓,当石渠中浸酒缾。”
清黄遵宪《番客篇》:“穿花串鱼鮓,薄纸批牛肪。”
国语词典:
腌鱼。
网络解释:
鱼鲊
字义分解
- 拼音yú
- 注音ㄩˊ
- 笔划8
- 繁体魚
- 五笔QGF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 拼音zhǎ,zhà
- 注音ㄓㄚˇ,ㄓㄚˋ
- 笔划13
- 繁体鮓
- 五笔QGTF
zhǎ
1. 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
2. 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鲊。扁豆鲊。
zhà1. 海蜇,水母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