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
拼音:shū wén
注音:ㄕㄨ ㄨㄣˊ

书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书。

文字。

撰文并书写。

书籍。

引证解释:

⒈ 文书。

《后汉书·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
南朝齐谢超宗《嘉胙乐》:“声正涵月轨,书文腾日迹。”

⒉ 文字。

唐太宗《正日临朝》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唐韩愈《喜雪》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
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鬯声教於四方,壹书文於万国。”

⒊ 书籍。

《天雨花》第三回:“我等进场来考试,命你在寓读书文。”

⒋ 撰文并书写。

清《碑版文广例·碑载书撰人姓名例》:“《西狭颂》则兼著之,曰仇靖书文。书文云者,挥翰遣辞,一人为之也。此后人结衔某撰某书或某撰并书,例所自起。”

网络解释:

书文

  • 书文,名词,也称文书,出自《后汉书·刘玄传》,一般指文字、书籍。
  •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