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骨
拼音:shān gǔ
注音:ㄕㄢ ㄍㄨˇ

山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山中岩石。

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引证解释:

⒈ 山中岩石。

唐刘师服侯喜等《石鼎联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元好问《十一月五日暂往西张》诗:“林烟漠漠鸦边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袁宏道《祝雨》诗:“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⒉ 山的内在神韵。指绘画而言。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范宽﹞卜居终南、大华,徧观奇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关李并驰方驾也。”

网络解释:

山骨

  • 山骨是一个词语,拼音shān gǔ ,意思是指山中岩石,出自唐刘师服 侯喜 等《石鼎联句》。
  • 字义分解

    • 拼音shān
    • 注音ㄕ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MMMM
    • 五行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MEF
    • 五行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