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
拼音:zhì gōng
注音:ㄓˋ ㄍㄨㄥ

志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尊称南朝梁高僧宝志(一作"保志")。

引证解释:

⒈ 尊称南朝梁高僧宝誌 (一作“保誌”)。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保誌》:“今上即位,下詔曰:‘ 誌公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南史·隐逸传·释宝誌》:“虽剃鬚髮而常冠帽,下裙纳袍,故俗呼为誌公。”
清查慎行《人海记》卷十九:“明孝陵即梁名僧宝誌瘞所,傍有八功德水。 诚意伯奏,改葬之。乃见二大缶对合,啟之, 誌公端坐于内,髮被体,指爪绕腰矣。”

网络解释:

志公

  • 志公是个汉语词语,释义是尊称。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U
    • 五行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