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于散
拼音:fū yú sàn
注音:ㄈㄨ ㄩˊ ㄙㄢˋ

敷于散的意思

词语解释:

魏晋时期中药名。相传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

引证解释:

⒈ 魏晋时期中药名。相传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敷于散出葛洪《炼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细辛、乾薑、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

网络解释:

敷于散

  • 敷于散 :
  • fū yú sàn
  • 1.魏晋时期中药名。相传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GEHT
    • 五行

    (1)(动)搽上;涂上:~粉|~药。

    (2)(动)铺开;摆开:~设。

    (3)(动)够;足:入不~出。

    • 拼音
    • 注音ㄩ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GFK

    [ yú ]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 拼音sàn,sǎn
    • 注音ㄙㄢˋ,ㄙ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ETY
    • 五行

    sà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sǎn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