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
拼音:bā qí zi dì
注音:ㄅㄚ ㄑ一ˊ ˙ㄗ ㄉ一ˋ

八旗子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旗人子弟。清旗人
特别是八旗贵族
入关以后﹐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其子弟因坐享其成而逐渐腐化。后'八旗子弟'便成为享受特权﹑百无一能的贵胄子弟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清旗人子弟。 清旗人(特别是八旗贵族)入关以后,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其子弟因坐享其成而逐渐腐化。后“八旗子弟”便成为享受特权、百无一能的贵胄子弟的代称。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祖太爷从此无心进取,便聚集了许多八旗子弟,逐日讲书论文。”
张天民《战士过雷区》:“那样,我们便成了少爷兵,成了腐朽的‘八旗子弟’,成了特权阶层。”

国语词典:

大陆地区比喻自恃地位优越,胡作非为又腐败无能的干部子弟。

如:「离休的老干部可别把子女教成八旗子弟。」

词语翻译

英语
child of a Manchu bannerman family (nobility)​, (fig.)​ privileged brat

网络解释:

八旗子弟 (八旗旗人及其后代)

  •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 1、“中国最后一个探花”名叫商衍鎏,祖上是不事稼穑的八旗子弟,从习骑射转为耕读,经历了百余年的时间。
    • 2、御林军乃是皇帝亲兵,畴昔惟有八旗子弟入选值宿。
    • 3、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作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 4、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团结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铸有“二人平心”之字样,夫妻间亦有借用此种戒指以表示心地无二者。
    • 5、子弟书因为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
    • 6、与丁天一起读北京,八旗子弟。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ㄚ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TY
    • 五行

    (1)数目字:~成|~股|~卦。

    (2)不定数;表示多:~面玲珑。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TAW
    • 五行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dì,tì,tuí
    • 注音ㄉㄧˋ,ㄊㄧˋ,ㄊㄨㄟ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UXHT

    [ dì ]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5. 古同“第”,次序。

    6. 古同“第”,但。

    7. 古同“悌”,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