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弦
拼音:sòng xián
注音:ㄙㄨㄥˋ ㄒ一ㄢˊ

诵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见"诵弦"。

引证解释:

⒈ 诵读诗歌。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詔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
宋范成大《范村午坐》诗:“老便几杖供,慵废诵弦课。”

⒉ 指礼乐教化。

清陈梦雷《癸亥春日即事》诗之二:“陪金佳气自葱芊,比户销兵讲诵絃。”

网络解释:

诵弦

  • 诵弦(诵弦|诵弦)sòng xián ㄙㄨㄙˋ ㄒㄧㄢˊ
  • (1).诵读诗歌(2).指礼乐教化。
  • 字义分解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CEH
    • 五行

    (1)(动)读出声音来;念;朗读

    (2)(动)背诵:记~|过目成~。

    (3)(动)称述、述说:传~|讽~。

    • 拼音xián
    • 注音ㄒㄧㄢ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YXY
    • 五行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