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聚
拼音: | bǎo jù |
注音: | ㄅㄠˇ ㄐㄨˋ |
保聚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聚众守卫。 2.聚集使不离散。
引证解释:
⒈ 聚众守卫。
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
杜预注:“用此旧盟,故不聚众保守。”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比来未有处分,犹愿自备衣粮,共相保聚,以备寇贼。”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先是有詔调淮东丁壮万人付荣,於射阳湖等处缓急保聚。”
⒉ 聚集使不离散。
引《宋史·度宗纪》:“峡州宜都而下联置堡砦,以保聚流民,且守且耕。”
国语词典:
聚合群众共同保卫守护。
网络解释:
保聚
字义分解
- 拼音bǎo
- 注音ㄅㄠˇ
- 笔划9
- 繁体保
- 五笔WKSY
- 五行水
(1)(动)保护;保卫:~家卫国。
(2)(动)保持:~温。
(3)(动)保证;担保做到:~质~量。
(4)(动)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释。
(5)(名)保人;保证人:作~|押~。
(6)(名)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