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
拼音: | niǎo chòng |
注音: | ㄋ一ㄠˇ ㄔㄨㄥˋ |
鸟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又称鸟嘴铳、鸟枪,是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火枪。
引明戚继光《练兵实纪·练手足》:“鸟銃本为利器,临阵第一倚赖者也……况名为鸟銃,谓其能击飞鸟,以其着準多中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火器》:“鸟銃:凡鸟銃长约三尺,铁管载药,嵌盛木棍之中,以便手握。”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中国鸟銃,利器也, 倭人来始得其式。”
罗旋《红线记》:“这天下午, 紫娥背支鸟铳上山去了,到天黑还不见回来。”
国语词典:
鸟嘴铳的别名。参见「鸟嘴铳」条。
网络解释:
鸟铳
字义分解
- 拼音niǎo
- 注音ㄋㄧㄠˇ
- 笔划5
- 繁体鳥
- 五笔QYNG
- 五行土
1.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