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银
拼音:xiǎng yín
注音:ㄒ一ㄤˇ 一ㄣˊ

饷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军警等的薪金。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军警等的薪金。

《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〇·疆护》:“解运餉银、缎疋等项,押解人犯,均给发兵牌拨兵护送。”
张天翼《皮带》二:“梁副官就叫那传令兵来‘申饬’,算饷银:叫他走路。”

国语词典:

军队的俸给。

如:「发放饷银」。

网络解释:

饷银

  • 饷银,是汉语词汇,出自《以地震再儆疏陈修备实事疏》,解释为旧时军警等的薪金。
    • 1、每小队有一随军文薄官,大队有一文参官,负责军功登记和分发饷银,多为户部与兵部直派,但军中主将却对其有生杀之权。
    • 2、要是成为赵家家丁,每月能领到五斗粮食,还有一两饷银,更不用缴纳佃租,这样以后全家老小就不用愁生计了。
    • 3、义大利还根据日内瓦协定,给予战俘和义大利军人同样的饷银,只是扣除了膳宿费用。
    • 4、挂着空名领饷银,官仓老鼠嘴不停,公共利益随便啃,抱着权力就任性。
    • 5、兵进武昌的时候,军伍闹饷银,各级军官朝左良玉要,左良玉也没有,便向武昌城的楚王要,楚王没给,左军下面的士卒,各个营房一下子全闹了,四下劫掠武昌外围。
    • 6、即照该道所拟营制饷章编伍办理,每月约支正饷银七万数千两,至应用教习洋员最失紧要,应由臣等咨会出使德国大臣与德国外部选商聘订。 

    字义分解

    • 拼音xiǎng
    • 注音ㄒㄧㄤ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NTK
    • 五行

    1.用酒食等款待。

    2.薪金(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月~。关~。

    • 拼音yín
    • 注音ㄧㄣ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VEY
    • 五行

    (1)(名)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或白银。

    (2)(名)跟货币有关的:~钱|~行|~根|~票。

    (3)(名)像银子的颜色:~白|~耳|~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