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ǐ xué |
注音: | ㄌ一ˇ ㄒㄩㄝˊ |
词性: | 名词 |
理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理学
(1) 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
引证解释:
⒈ 宋明儒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哲学思想。 宋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 明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引宋周密《齐东野语·理度议谥》:“理宗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
元刘将孙《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周益公之辞藻, 朱文公之理学, 杨诚斋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阁皁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下官程颐,别号伊川 ……自惭理学名儒。”
⒉ 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国语词典:
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
网络解释:
理学 (北宋时期形成的哲学思想)
- 1、吕柟,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是薛瑄的嫡传弟子,为河东学派在明中叶的主要代表人物。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 3、精神分析学,像叙述性心理学一样,被沦为一种心理地志:它替程度,层次,联想,情结,象徵符号下定义。
- 4、所以,不管各种版本的法理学教科书和学术文献所表达的观点如何清晰和言之成理,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犹如隐身在浓雾之中的朦胧混沌的世界。
- 5、走出贫困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转换财务管理学研究的视角,并开拓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 6、按照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尼采通过“强力意志”而把一种在后物理学上必然的主体主义带向来完成。
字义分解
- 拼音lǐ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理
- 五笔GJFG
- 五行火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与理学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