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
拼音: | sú yán |
注音: | ㄙㄨˊ 一ㄢˊ |
俗言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民间流传的说法。 2.俗谚。
引证解释:
⒈ 民间流传的说法。
引汉王充《论衡·福虚》:“夫见两头蛇輒死者,俗言也;有阴德天报之福者,俗议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城南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鞾,石上有足跡,彼俗言是辟支佛跡。”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俗言拘忌,何足听也。以此获免,余之愿焉。”
⒉ 俗谚。
引《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唐陆德明释文:“谚,音彦,俗言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藤本》:“俗云:‘人无千日好,花难四季红。’四季能红者,现有此花。是欲矫俗言之失也。”
网络解释:
俗言
字义分解
- 拼音sú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俗
- 五笔WWWK
- 五行金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与俗言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