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税
拼音:zhèng shuì
注音:ㄓㄥˋ ㄕㄨㄟˋ

正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

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引证解释:

⒈ 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 章(王章 )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 元胡三省注:“按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敕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
清姚鼐《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正税罔赢,诛责贪惏。”
清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今土货出口而復进口者,尤宜在紧要处设卡徵收。土货出口,以过卡准照为凭;洋货进口,以入卡准照为準,总期该商进口出口货物完一正税即有一子税办法,以期税课充裕。”

⒉ 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网络解释:

正税

  • 进口关税又称正常关税(normal tariff)或进口正税。进口关税(import duty)是指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或从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进入国内市场时,由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 1、比照朝廷的正税例子收如何呢?
    • 2、钱粮地丁全县一千四百二十四两,每两还正税大洋三元,附税二角四分。
    • 3、去年秋收固然还,可是地主,债主,正税,杂捐,一层一层地剥削来,早就完了。 
    • 4、这与我大清一年的盐课正税相差不多。
    • 5、眉山县户科积弊甚重,老百姓交纳皇粮正税之外,每户还要派一钱八分银子,这叫戥头。
    • 6、调整。系统可纠正税金数额,例如扣除现金折扣或其他情形。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shuì
    • 注音ㄕ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UKQ
    • 五行

    (名)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