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ōu shù |
注音: | ㄕㄡ ㄕㄨˋ |
词性: | 动词 |
收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收束
(1) 结束;收尾
(2) 收拢约束
(3) 收拾
引证解释:
⒈ 束缚,捆扎。
引《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仪礼·士丧礼》“綪绞” 汉郑玄注:“绞所以收束衣服,为坚急者也。”
⒉ 引申为约束。
引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苏曼殊《非梦记》:“﹝生﹞与遣凡重游大良,冀遣凡有以收束其心。”
⒊ 结束。
引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阿Q正传》大约做了两个月,我实在很想收束了。”
⒋ 结尾。
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
国语词典:
捆绑、束缚。《诗经.小雅.白华》:「白华管兮,白茅束兮」句下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后引申为约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如:「这部小说写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
网络解释:
收束
- 1、学习运用收束法来支持身体准线并增强僵硬部位的柔韧度。
- 2、理查终于听了进去,他收束兵马,和图格鲁尔订了君子协定,率领手下将士径直穿过大营,一路往南而去。
- 3、这无收束的尘寰,可有众生归路;世界上,来路便是归途,归途也成来路。
- 4、历经生聚教训,汉语法意逐渐走向成熟,必将伴随着法治登场,为将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收束,则本书所思所虑,生逢其时,堪为时代作证。
- 5、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 6、腹部收束挤压了消化器官,肾上腺腺体,肾脏,以及最重要的腹腔神经丛。
字义分解
- 拼音shōu
- 注音ㄕㄡ
- 笔划6
- 繁体收
- 五笔NHTY
- 五行水
(1)(动)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拾|~集。
(2)(名)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复。
(3)(动)获得(经济利益):~入|~益。
(4)(动)收获;收割:~成|秋~。
(5)(动)接;接受;容纳
(6)(动)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不住了。
(7)(动)逮捕;拘禁:~监。
(8)(动)结束;停止(工作):~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