疰夏
拼音:zhù xià

疰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网络解释:

疰夏 科普中国

  • 疰夏,中医病证名,又名夏季热、注夏。指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 疰夏又被叫做苦夏,夏季的常见病,一般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患者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 1、夏季很多人会疰夏,没法子,一定要挺过去。
    • 2、香蕉的果肉含钾量颇高,故而能很补充夏季大量出汗丢失的钾元素,对于中暑和疰夏的系列症状都有所改善,此外也是能调节情绪,带给人快乐感的食物。
    • 3、上海人有“疰夏”的说法,说的是人到夏日,胃口不。
    • 4、有的人一到夏天,就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俗称“疰夏”病症;有的人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思饮食,导致身体消瘦。
    • 5、奶牛类似“疰夏”的症状称为“热应激综合征”,专家们曾构想了多种解决方法。
    • 6、经一位老中医诊断,说孙阿姨的病按中医理论讲是“疰夏”。

    字义分解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YGD

    (1)(名)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烧的病;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机能发行障碍引起。

    (2)(动)〈方〉苦夏。

      • 拼音xià
      • 注音ㄒㄧㄚ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HTU
      • 五行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