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
拼音: | nán hàn |
注音: | ㄋㄢˊ ㄏㄢˋ |
南汉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代十国之一。梁太祖时,封刘隐为南平王,又进封南海王。隐死,弟龑(yǎn)称帝,国号大越。后改称汉,是为南汉。有今广东及广西的南部。后灭于宋。共历四主,六十八年(公元904-971)。
引证解释:
⒈ 五代十国之一。 梁太祖时,封刘隐为南平王,又进封南海王。隐死,弟龑 (yǎn)称帝,国号大越。后改称汉,是为南汉。有今广东及广西的南部。后灭于宋。共历四主,六十八年(公元904-971)。
引《新五代史·职方考》:“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
国语词典:
朝代名。(西元907~971)五代时十国之一。刘䶮所建,据今广东及广西南部,史称为「南汉」。后为宋朝所灭。
网络解释:
南汉
字义分解
- 拼音nán
- 注音ㄋㄢˊ,ㄋㄚ
- 笔划9
- 繁体南
- 五笔FMUF
- 五行火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与南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