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鼻
拼音:yǎn bí
注音:一ㄢˇ ㄅ一ˊ

掩鼻的意思

词语解释:

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

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

《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

引证解释:

⒈ 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

《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阴城陷时,一女子赴水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嚙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⒉ 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

《晋书·谢安传》:“安妻, 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 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盖畏温知之而不免其祸耳,非为不免富贵也。”

《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 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於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
《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南朝梁简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
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谁忧郑姬谤。”

国语词典:

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

网络解释:

掩鼻

  • 掩鼻:古代典故
  • 掩鼻:汉语词汇
  • 掩鼻 (汉语词汇)

  • 掩鼻,汉语词汇。
  • 拼音:yǎn bí
  • 释义: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3、女子进谗离间之典故。
    • 1、垃圾堆发出了腐臭的气味,走到这里,人人都掩鼻而过。
    • 2、路过这片小区,就不得不掩鼻而过。因为那里的污水沟臭气熏天是出了名的。
    • 3、他出入乘车,衣着华丽,人们见他却掩鼻而过。
    • 4、东风东路经卫生桥而过的河水成了“一汪臭水”,附近锻炼、遛弯的人往往还要掩鼻而过。
    • 5、诗是诗,句是句,但这道人嘴里塞满吃食,哇啦哇啦,说话间还口齿不清,喷的台阶上尽是肉沫,路过的行人皆掩鼻而过,生怕这气味把自家熏晕过去。
    • 6、要别人看得起,就要备别人看得起的条件。要别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现。只怪别人掩鼻,却不医治自己的口臭,结果只有更增加别人的厌恶。

    字义分解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RDJN
    • 五行

    (1)(动)遮盖;掩蔽:~口而笑|~人耳目|~着怀(上衣遮盖着胸膛而不扣钮扣)。

    (2)(动)关;合:~卷|虚~着房门。

    (3)(动)〈方〉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手被门~了一下。

    (4)(动)〈书〉乘人不备(袭击、捕捉):~杀|~捕。

    • 拼音
    • 注音ㄅㄧ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HLJ
    • 五行

    (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

    (2)(名)〈书〉开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