讪谤
拼音: | shàn bàng |
注音: | ㄕㄢˋ ㄅㄤˋ |
讪谤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讪谤
(1) 诋毁;诽谤
英
引证解释:
⒈ 讥讪毁谤。
引《关尹子·九药》:“不可以轻忽道己,不可以訕谤德己。”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不相与者,号为沽名,号为詆訐,号为訕谤。”
清谭嗣同《仁学》一:“虽或他有所摭,意欲詰诉,而终不敌忠孝之名为名教之所出,反更益其罪:曰怨望,曰觖望,曰怏怏,曰腹诽,曰訕谤,曰亡等,曰大逆不道。”
国语词典:
诽谤。
网络解释:
讪谤
- 1、事发后,他说“如今是尧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讪谤,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
- 2、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 3、建安十三年他当着孙权使的面,讪谤曹操,终于被杀,妻子皆被诛。
- 4、苏认为这两本书“对胡先生多诬蔑、讪谤之谈”,她“气不过才写”《犹大之吻》加以驳斥,将唐德刚这一胡适弟子称为背叛师门的犹大。
- 5、蔡显的诗文集《闲闲录》写成后,被人说是有“怨望讪谤”之词。
- 6、他却上这道奏章,讪谤皇上,显是包藏祸心,请皇上准臣下之议,力加重刑。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