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
拼音:fēng yān
注音:ㄈㄥ 一ㄢ

风烟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烟fēngyān

(1)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mist and clouds

引证解释:

⒈ 风与烟;风与尘。

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
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

⒉ 景象;风光。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
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

⒊ 犹风尘,尘世。

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
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

⒋ 指战乱、战火。

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絶风烟。”
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国语词典:

风景。

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网络解释:

风烟

  • 风烟,汉语词汇。
  • 拼音:fēng yān
  • 释义:1、风与烟(或雾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指朦胧的景物: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3、犹风尘,尘世。
  • 4、比喻战乱:不管风烟家万里,五更怀里啭歌喉
    • 1、几回篇道尽一场风烟,锦瑟弦刻下两段缠绵。
    • 2、清平乐,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纳兰容若。
    • 3、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谁能只手书了唐半世风烟,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这清弦,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之间,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任青史轮番转唱唱不完这清弦。
    • 4、风烟翠柳,夏花如画。是哪一年的光景中,船头巷陌埠头边,一行人醉笑三千。如今往事散场,旧时人找来,将明媚景致放在浮萍之上,岁暮的风一吹,全破了。
    • 5、任凭世间的风烟弥漫,只在一盏茶的柔情里,细数光阴的淡定。
    • 6、风筝误,悟了一句情似露珠。谁约我,又在这,风烟处……刘珂矣。

    字义分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 拼音yān
    • 注音ㄧㄢ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OLDY
    • 五行

    (1)(名)物体燃烧时所生的气体:~气|炊~。

    (2)(名)像烟的东西:~雾|~霞。

    (3)(名)烟草;草本植物;叶子大;是制造烟丝、香烟等的主要原料:~草|~叶。

    (4)(名)纸烟、烟丝等的统称:香~|旱~|请勿吸~。

    (5)(名)指鸦片:~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