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慈
拼音:xiào cí
注音:ㄒ一ㄠˋ ㄘˊ

孝慈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 2.指孝慈之道。 3.孝友。

引证解释:

⒈ 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

《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朱熹集注:“孝於亲,慈於众,则民忠於己。”
《逸周书·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
唐白居易《和答诗·和阳城驿》:“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清戴名世《李烈妇传》:“元焕死,而女上有舅姑,下有子女各一,其责皆在女。奈何殉硜硜之节而昧孝慈之义乎?”

⒉ 指孝慈之道。

《礼记·礼运》:“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
孔颖达疏引王肃曰:“孝慈之道,为远近所服也。”

⒊ 孝友。参见“孝友”。

《史记·五帝本纪》:“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孝友或谓之孝慈。”

国语词典:

孝顺慈爱。

网络解释:

孝慈

  • 孝慈的意思是指对上孝敬,对下慈爱。孝敬父母、慈爱子女、亲善兄弟姊妹,这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 1、藏头诗:文化岭南韵千年,明白事理天下传,广为人知重信义,州内自古多圣贤,大爱大善心中存,家和睦传承孝慈,共诵经典习国学,建清廉正气羊城。
    •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3、广播爱心,广众参与;广立美德,广铸诚信;广传文明,广为礼让;广修吾身,广律己心;广阔胸怀,广容天下;广存善念,广传孝慈;广诵经典,广扬正气。
    • 4、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5、处世三方面:谦恭一点,礼貌一点,友善一点。修养三方面:文明一点,宽容一点,孝慈一点。做事三方面:博学一点,诚信一点,正气一点。
    • 6、对环境时时保护,对善念恒久心存,对诚信用心呵护,对爱心不断奉献,对和谐不懈营造,对孝慈代代传承,对经典常常诵传,对正气处处弘扬。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o
    • 注音ㄒㄧ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TBF
    • 五行

    (1)(动)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孝顺

    (2)(名)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

    (3)(名)丧服:穿~|带~。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XXN
    • 五行

    (1)(形)和善慈爱:对敌人绝不能讲仁~。

    (2)(名)指母亲:家~。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