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
拼音: | dá mó |
注音: | ㄉㄚˊ ㄇㄛˊ |
达摩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
2.亦作"达"﹑"达磨"。菩提达摩的省称,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2.亦作"达"﹑"达磨"。菩提达摩的省称,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引证解释:
⒈ [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一场出丑,着甚达摩。”
凌景埏校注:“着甚达摩,犹如説有什么法子。‘达摩’,梵语音译,指‘法’,见《方广经》。”
⒉ 亦作“达么”、“达磨”。 菩提达摩的省称, 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
引宋沉辽《赠长芦福长老》诗:“达么西归不记年, 雪山消息更芜然。”
明杨慎《艺林伐山·五色赋记》:“孙臏衔枚之际,半夜失踪; 达磨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清丘逢甲《兴福寺》诗:“自从达摩来,妙法指心示。”
国语词典:
一切的现象、法则或佛陀的教法。为梵语Dharma的音译。也作「达磨」。
- 1、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
- 2、请世尊乔达摩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我将终生寻求庇护。
- 3、如果说达摩面壁九年,在石洞中留下身影是一场修行。
- 4、将碳税提上架是志在必行了,就像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商家和业主头上,扼杀自信。
- 5、而天竺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先后在此主持译经作,对中国佛经翻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人尊为“开皇三大士”。
- 6、这么跟你说吧,现在空虚是鸿钧老祖,道是达摩祖师,而太上虚悬。
字义分解
- 拼音dá
- 注音ㄉㄚˊ
- 笔划6
- 繁体達
- 五笔DPI
- 五行火
(1)(动)通;到:四通八~。
(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
(4)(动)告知;表达:转~。
(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
(6)姓。
与达摩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