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晦
拼音: | yǎng huì |
注音: | 一ㄤˇ ㄏㄨㄟˋ |
养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养指隐蔽、隐藏,晦指昏暗,隐蔽在黑暗中。
引证解释:
⒈ 谓隐居匿迹。
引语本《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集传:“言其初有於鑠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
《宋史·邢恕传》:“公著荐於朝,得崇文院校书; 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 恕不能从。”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门题凤字承留恋,且须养晦林泉。”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韜光养晦。”
国语词典:
语本《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指隐居匿迹以待时机。
网络解释:
养晦
- 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 2、他这人浑俗和光,韬无养晦,不容小觑。
- 3、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
- 4、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5、十一过后的今天,温暖的朝阳照耀着,七天的养精蓄锐,让金秋的阳光异常灿烂;祝福传递着,七天的韬光养晦,让十月的天空异常晴朗;祝你节后第一天上班快乐!
- 6、文帝杨坚在位时,以宋缺的雄材大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还得韬光养晦,潜心修隐,免招皇家猜忌。
字义分解
- 拼音yǎng
- 注音ㄧㄤˇ
- 笔划9
- 繁体養
- 五笔UDYJ
- 五行土
(1)(动)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扶~|赡~|~活。
(2)(动)饲养或培植(动物、花草):~猪。
(3)(动)生育:~了一个儿子。
(4)(动)抚养的(非亲生的):~父|~子。
(5)(动)培养:~成习惯。
(6)(动)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病|保~|休~|疗~|营~|~精蓄锐。
(7)(动)养护:~路。
(8)(动)(毛发)留长;蓄起不剪。
(9)(动)扶植;扶助:以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