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ái lóng duī |
注音: | ㄅㄞˊ ㄌㄨㄥˊ ㄉㄨㄟ |
白龙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沙漠名。在新疆天山南路。简称龙堆。
引《汉书·匈奴传下》:“岂为康居、乌孙能踰白龙堆而寇西边哉,乃以制匈奴也。”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餘,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唐温庭筠《塞寒行》:“一点黄尘起雁喧, 白龙堆下千蹄马。”
清赵翼《南苑大阅恭纪》诗:“特许远夷观壁上,威声早过白龙堆。”
国语词典:
地名。在新疆省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省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网络解释:
白龙堆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白
- 五笔RRRR
- 五行水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