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缟
拼音:lǔ gǎo
注音:ㄌㄨˇ ㄍㄠˇ

鲁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以薄细著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以薄细著称。

《淮南子·说山训》:“矢之於十步贯兕甲,於三百步不能入鲁縞。”
刘文典集解:“《史记·韩长孺传》注引《汉书音义》曰:‘縞, 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喻之。’”
唐韩翃《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轻橐归时鲁縞薄,寒衣缝处郑绵多。”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一炬可攻连营,强弩不穿鲁縞,优劣可得而论矣。”

网络解释:

鲁缟

  • 《汉书·韩安国传》:“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一即使是强弓射出的利箭,射到极远的地方,力量已尽时,就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了;即使是狂暴的烈风,刮过去后,剩下最后的一丝微力,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ㄨ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GJF
    • 五行

    1.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3.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4.  姓。

    • 拼音gǎo
    • 注音ㄍㄠ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XYMK
    • 五行

    (名)一种白色的丝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