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
拼音:xī róng
注音:ㄒ一 ㄖㄨㄥˊ

西戎的意思

词语解释:

西戎Xīróng

(1) 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

Xirong nationalit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 《书·禹贡》指织皮、昆仑、析支、渠搜。《史记·匈奴列传》指绵诸、绲戎、翟獂、义渠、大荔、乌氏、胊衍等。最早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以后逐渐东迁, 春秋时分属秦晋等国。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四十:“园綺遯南岳,伯阳隐西戎。”

⒉ 用以称我国西北方吐蕃等少数民族。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八:“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国语词典:

对西方边境民族的总称。

词语翻译

英语
the Xirong, an ancient ethnic group of Western China from the Zhou Dynasty onwards, Xionites (Central Asian nomads)​
德语
chioniten (Geo)​

网络解释:

西戎 (先秦时期对西方各部落的泛指)

  •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夏朝时称西方人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商代称“羌人”),古代居住于广义中原地区的人群自称华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西戎则是古代华夏部落对西方与华夏部落敌对的诸部落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部落的泛称。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部落建立的国家。《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说文》说“戎,兵。
  • 在晚商以前,华北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的『戎狄』族群是之后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
  • 史记《匈奴列传》和《秦本纪》载:周人先祖公刘部落在豳(郴县-旬邑县),三百年后古公亶父因西戎攻打而南迁于周原。周宣王让秦非子率人到西犬丘(甘肃东南部)养马,后来戎人东迁而战争不断,专家说是西周时期黄河中游地带大旱数百年而西人来争水草地。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在史学界有“秦为西戎”学术观点。
  • 西戎使西周亡国,最后西戎大部分被华夏文化所同化,在汉代演变成为了汉族。而后来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与先秦时期的北狄各部并没有任何关系。
    • 1、今者东事倥傯,何如西戎即序。
    • 2、这处戎人大型墓地的发现,说明一些原来在甘肃寺洼文化的西戎人,在战国中晚期,来到了陕北和关中交界地区。
    • 3、穆公虽说是见多识广,这时候也被唬住了,一时异常亢奋,席地而坐,与由余推杯换盏,向由余询问西戎兵力地形,由余毫无隐瞒,倾囊而出。 
    • 4、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之剑,……切玉如泥。
    • 5、最后,秦穆公刀锋一转,策马向西,平灭西戎诸国,开疆拓土,辟地千里,称霸西戎
    • 6、今观天下大势,看是和睦,各国相安无犯,实则静波之下,暗流涌动,北狄南蛮,东夷西戎,虎视眈眈。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6
    • 繁体西
    • 五笔SGHG
    • 五行

    (1)(名)西方:~边|~南。

    (2)(名)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

    (3)(名)姓。

    • 拼音róng
    • 注音ㄖㄨ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DE
    • 五行

    (1)(名)兵器;武器:兵~。

    (2)(名)军事;军队:~马|~装。

    (3)(名)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4)(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