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腾
拼音: | xuān téng |
注音: | ㄒㄨㄢ ㄊㄥˊ |
宣腾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宣示传达。 2.北方方言。犹膨胀。
引证解释:
⒈ 宣示传达。
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鲁肃﹞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彊固,劝备与权併力。”
《晋书·齐王冏传》:“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驛密至,宣腾詔旨。”
⒉ 北方方言。犹膨胀。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安公子﹞揭开盖儿,见那茶叶泡的岗尖的,待好宣腾到碗外头来了。”
国语词典:
宣扬。《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彊固,劝备与权并力。」《晋书.卷五九.齐王冏传》:「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驿密至,宣腾诏旨。」也作「宣分」。
网络解释:
宣腾
字义分解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
- 笔划9
- 繁体宣
- 五笔PGJG
- 五行金
(1)(动)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德|~读|~传。
(2)(动)疏导:~泄。
(3)(动)宣召。
(4)(名)指安徽宣城。
(5)(名)指宣纸。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