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媵
拼音:qiè yìng
注音:ㄑ一ㄝˋ 一ㄥˋ

妾媵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泛指侍妾、小老婆。
2.古代诸侯嫁女时,充作陪嫁的姪娣。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以姪娣从嫁,称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

《列子·杨朱》:“﹝端木叔﹞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
《后汉书·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旧唐书·崔宁传》:“旰家在汉州,英乂迁之成都,通其妾媵。”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入门,牵衣揽涕,不敢以伉儷自居,愿备妾媵以俟来者。”

国语词典:

古代诸侯嫁女时,充作陪嫁的姪娣。

网络解释:

妾媵

  • 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以侄娣从嫁,称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
  • 字义分解

    • 拼音qiè
    • 注音ㄑㄧㄝ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UVF
    • 五行

    (1)(名)旧社会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2)(名)古时女子谦称自己。

    • 拼音yìng
    • 注音ㄧㄥ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EUDV
    • 五行

    (1)〈书〉(动)陪送出嫁。 (名)随嫁的人。

    (2)〈书〉(动)陪送出嫁。 (名)妾。

      与妾媵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