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管
拼音:yù guǎn
注音:ㄩˋ ㄍㄨㄢˇ

玉管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玉琯”。 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 泛指管乐器。 毛笔的美称。 竹的美称。 山岩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玉琯”。

⒉ 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

《汉书·律历志上》“竹曰管” 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礼乐器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旧唐书·音乐志三》:“律周玉琯,星迴金度。”

⒊ 泛指管乐器。

北周庾信《赋得鸾台》诗:“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瑶臺。”
宋辛弃疾《菩萨蛮·和夏中玉》词:“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
明朱有燉《风月牡丹仙》第一折:“是谁将玉管吹,我这里潜身在花下听。”

⒋ 毛笔的美称。

隋薛道衡《咏苔纸》:“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殷勤玉管传深意,顒望着霜红暗题。”
《群音类选·点绛唇·相思》曲:“挑银灯,拂锦牋,摘玉管,磨穿砚,写了俏姻缘。”
清蒋春霖《鹧鸪天》词:“临玉管,试琼甌,醒时题恨醉时休。”

⒌ 竹的美称。

唐韩琮《风》诗:“凉飞玉管来秦甸,暗褭花枝入楚宫。”
唐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叶翦兰罗碎,茎抽玉琯端。”

⒍ 山岩名。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始知书字巖之即为玉琯,而此为九疑山之中也。”

国语词典:

乐器名。玉制的管乐器。宋.辛弃疾〈菩萨蛮.与君欲赴西楼约〉词:「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也作「玉琯」。

网络解释:

玉管

  • 安徽长丰杨公出土。战国晚期。玉料呈黄色,质地细润,表面有光泽。主体呈圆筒状,中空,外壁中段雕琢有突起的宽弦纹和勾云纹,其上下的管壁雕阴线勾连卧蚕纹。管的一侧雕镂凤鸟一。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YI
    • 五行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

    • 拼音guǎn
    • 注音ㄍㄨㄢ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PNN
    • 五行

    (1)(名)(~儿)管子:钢~|气~儿。

    (2)(名)吹奏的乐器:~弦乐。

    (3)(名)形状像管的电器件:电子~|晶体~。

    (4)(量)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毛笔。

    (5)(Guǎn)姓。

    (6)(动)管理:~帐|她能同时~十台机器。

    (7)(动)管辖:这个县~着十几个公社。

    (8)(动)管教:~孩子。

    (9)(动)担任(工作):我~宣传;你~文体。

    (10)(动)过问:~闲事|这事我们不能不~。

    (11)(动)保证;负责供给:~保|不好~换|~吃~住。

    (12)〈口〉(介)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配合:他长得又矮又胖;大家都~他叫小胖子。

    (13)(连)〈方〉不管;无论:这几十万棵果树是社里的财产;~什么也不能让它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