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意
拼音: | gōng yì |
注音: | ㄍㄨㄥ 一ˋ |
公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公众的意愿;共同的意见。
引证解释:
⒈ 公众的意愿;共同的意见。
引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据丛说,虽由他出面,而一味代行大家的公意。”
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国共产党认为,上述各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国语词典:
全体或多数人的意思。
如:「政府的施政措施,应以全国人民的公意为准。」
网络解释:
公意
- 1、例如,鉴于当时修订不平等条约及撤废领事裁判权的社会公意,国际公法学界对此类问题投注大量精力且成果颇丰。
- 2、此外,恶名不是法律上或者推理上的,而是公意上的;但严刑酷法使无辜的受刑者背负恶名,因此它对清除恶名毫无益处。
- 3、当卢梭推出“公意”的说法,这里的“民”,已经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个的个人的集合,而是美和抽象的、非常虚幻的“人民”整体。而虚幻整体所拥有的权利,已经由罗伯斯比尔们,接着“人民”的名义在掌控和操纵。
- 4、”“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 5、公意是指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它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 6、老婆看中件衣服,征求老公意见。老公觉得穿起来不看。老婆说:你看旁边那个美女穿起来就很看。老公叹口气,幽幽道:仿宋和黑体还是有差别的。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公
- 五笔WCU
- 五行木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与公意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