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徒
拼音:dēng tú
注音:ㄉㄥ ㄊㄨˊ

登徒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登徒子的省称。 2.复姓。战国有登徒直。见《战国策.齐策三》。

引证解释:

⒈ 登徒子的省称。参见“登徒子”。

唐李白《感遇》诗之四:“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絶。”
明徐渭《握锥郎》诗:“小臣不比登徒辈,似隔银河路几千。”
粤剧《搜书院》第二场:“问良心,如朗月,不是浪子登徒。”

⒉ 复姓。 战国有登徒直。见《战国策·齐策三》。

网络解释:

登徒

  • 这是登徒的帅气面部三角轮廓。
  • 字义分解

    • 拼音dēng
    • 注音ㄉㄥ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WGKU
    • 五行

    (1)(动)上、升:~山。

    (2)(动)刊登或记载:~记。

    (3)(动)踩、踏:用力踩~。

    (4)(形)成熟:五谷丰~。

    (5)(动)〈方〉穿(鞋、裤等):~上鞋。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FHY
    • 五行

    (1)(形)空的;没有凭借的:~劳。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仅仅:~留。

    (3)(副)徒然:~自惊扰。

    (4)(名)徒弟;学生。

    (5) 姓。

    (6)(名)信仰某种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贬义):暴~。

    (8)(名)人(含贬义):好色之~。

    (9)(名)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