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
拼音:tōng rú
注音:ㄊㄨㄥ ㄖㄨˊ

通儒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引证解释:

⒈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
《后汉书·贾逵传》:“逵所著经传义詁及论难百餘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乾嘉之际,通儒辈出。”

国语词典:

博学多闻,言行可资效法的读书人。

网络解释:

通儒

  • 通儒,拼音 tōng rú,出自《尉缭子·治本》。
  • 通儒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嗣伦且奉诏校书,监同通儒谒者刘珍,与博士良史等,并诣东观勘正经籍,功亦颇多。 
    • 2、与其出一个斫消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鸷的通儒
    • 3、他治医主张“通儒治经之法用以治医经”,他的治医理念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他的通儒风采与通儒精神。
    • 4、容兰之父却是当朝侍郎赵通儒,八岁之时,父亲出使辽国,无故身死途中,母亲本已多病,又是痛念亡夫,没过三日,也已辞世。
    • 5、李朝世宗十分重视科学,农业及音乐,精通儒学并作为治国之策。
    • 6、汉之于周,世代未远,鄗上颓基,商丘余树,犹应尚存,迷方失位,未至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字义分解

    • 拼音tōng,tòng
    • 注音ㄊ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CEPK
    • 五行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WFDJ
    • 五行

    (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

    (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