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
拼音: | liáng wǔ dì |
注音: | ㄌ一ㄤˊ ㄨˇ ㄉ一ˋ |
梁武帝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齐雍州刺史,乘齐内乱起兵,公元502年夺取帝位。在位时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酷信佛教,大兴寺院,曾三次出家为僧。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统治后期北方降将侯景叛乱,都城建康被攻破,饥病而死。
国语词典:
帝号。(西元464~549)姓萧名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南北朝梁开国君主。与南齐同族,仕齐,曾任雍州刺史。后乘齐乱,篡而自立,在位四十八年。博学能文,勤政爱民。晚年信奉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后于侯景之乱时饿死,卒谥武,庙号高祖。著有《孝经义》、《中庸讲疏》、《涅盘》、《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等书,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词语翻译
德语
法语
- 1、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 2、梁武帝践祚,诏为特进,不起,有敕给白衣尚书禄,固辞。
- 3、梁武帝一直追到江边,只看见汹涌彭湃的浪花,却看不到达摩祖师的影子,只得叹了口气,原路返回。
- 4、电视剧中的梁帝听信谗言,以致赤焰军全军覆没,是因为昏庸,还是因为猜忌,此时还不得而知,不过历史上此时的梁武帝猜忌心重、昏庸佞佛倒是事实。
- 5、进入南齐后,士人群体与佛教关系开始呈集团化发展,至梁武帝时期则被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化行为。
- 6、,即从今天陕西的淳化县梁武帝村至内蒙古包头市。
字义分解
- 拼音liáng
- 注音ㄌㄧㄤˊ
- 笔划11
- 繁体梁
- 五笔IVWS
- 五行火
(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
(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
(3)(名)桥:桥~|津~。
(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5)(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6)(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
(7)(名)后梁。
(8)(名)(Liánɡ)姓。
- 拼音wǔ
- 注音ㄨˇ
- 笔划8
- 繁体武
- 五笔GAHD
- 五行水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与梁武帝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