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
拼音:yī xiè qiān lǐ
注音:一 ㄒ一ㄝˋ ㄑ一ㄢ ㄌ一ˇ
词性: 成语

一泻千里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泻千里yīxiè-qiānlǐ

(1) 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

rush;rush down a thousand li

(2) 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be bold and flowing in writting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足多怪也。”
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河之源自天上来,惊涛奔浪,一泻千里。”
王蒙《湖光》:“雄浑的钱塘江好象离他更近了,江水一泻千里,大桥从容坚实。”
亦作“一泻百里”、“一泻万里”。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迴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⒉ 形容发展迅速。

茅盾《子夜》十一:“上月里十五号前后那么厉害的跌风,大家都以为一泻千里的了,谁知道月底又跳回来。”
杨朔《百花山》:“这以后,革命部队真是一泻千里,到一九四九年初,便进入北京了。”

⒊ 比喻文章气势奔放。

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瀠洄滉瀁之状颇少。”

国语词典:

形容水的奔流通畅快速。

如:「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网络解释:

一泻千里

  • 一泻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是yí xiè qiān lǐ,
  • 释义:形容水往下直注流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 1、一泻千里的月光打在我们的脸上,让我们想起了我们美丽的童年。
    • 2、人民日报的社论,行文畅达,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 3、瀑布紧贴着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 4、直到那一刻,我才确定什么是爱情。就像生命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以一种救赎的姿态笃定地向我走来。一直隐忍着的情感一泻千里,将寂寞燃烧成最绚丽的焰火。
    • 5、只要谈起这个话题他的话就像一泻千里一样说个没完。
    • 6、李白的诗歌,雄浑奔放,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xiè
    • 注音ㄒㄧㄝ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PGG
    • 五行

    (1)(动)很快地流

    (2)(动)腹泻:~药|~肚|上吐下~。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TFK
    • 五行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D
    • 五行

    [ lǐ ]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