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
拼音:bù shū
注音:ㄅㄨˋ ㄕㄨ

簿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引证解释:

⒈ 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

《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郑玄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苏轼《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⒉ 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李绅《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李东阳《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李渔《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国语词典:

官方文书的统称。

网络解释:

簿书

  • 簿书,汉语词汇。
  • 拼音:bù shū
  • 释义:1、一种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ㄅㄛˊ
    • 笔划19
    • 繁体簿
    • 五笔TIGF
    • 五行

    [ bù ]

    1.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2.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3.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4. 笏。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