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打
拼音:bái dǎ
注音:ㄅㄞˊ ㄉㄚˇ

白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蹴踘戏的一种形式。 2.徒手相搏之戏。即拳术。 3.自制的火枪。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蹴踘戏的一种形式。

唐王建《宫词》之八一:“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
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白打,蹴踘戏也。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
清周亮工《寒食诗话楼感怀》诗之三:“令节空传旧綵毬,词人踪跡此高楼……幕府健儿犹白打,上河士女几千秋。”

⒉ 徒手相搏之戏。即拳术。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兵器》:“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参见“拳术”。

苏州人曰打手,能拉人骨至死。”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武艺十八般,而白打居一焉。”
清周亮工《闽小记·白打》:“予谓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
谢无量《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野寺青精饭,江湖白打钱。”

⒊ 自制的火枪。

《诗刊》1977年第10期:“牧场上要提防豺狼,牧羊人肩不离白打。”
杨赋注:“白打,自制的火枪。”

国语词典:

一种蹴踘戏。两人对踢称为「白打」。

如:「这么顽劣的人,打了他也是白打!」

网络解释:

白打

  • 白打就是赤手空拳的搏斗,唐代诗人王建云:“寒食内人尝白打,库中散与金钱”,是说寒食节时,县府会礼聘府中能搏击的人,表演白打作为余兴节目。清初周亮工《闽小记》也说:“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昔日白手不持寸铁为白战,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
    • 1、将蛋白打发至发泡,细砂糖慢慢加入,继续打发至硬状。
    • 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 3、董卓义愤填胸道若如此行事,西凉危矣,前面打的仗全部白打了,人也白死了。
    • 4、就在伊丽莎白打开前门迎接他的一瞬间,他准备的话都消失了。
    • 5、张华俊彦现场即兴的舞蹈表白打动了在场每一人,美的连骆新老师都说要跟着他走。
    • 6、蛋白打粗泡,逐步加入糖粉和香草糖将蛋白打成硬性发泡。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dǎ,dá
    • 注音ㄉㄚˇ,ㄉㄚ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SH
    • 五行

    1. 击,敲,攻击:打击。殴打。打杀。

    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

    3.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4. 拨动:打算盘。

    5.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6. 举,提起:打灯笼。打起精神。

    7. 涂抹,印,画:打蜡。打戳子。

    8. 写出,开出:打证明。

    9. 捆,扎:打包裹。

    10. 合,结合:打伙。打成一片。

    11. 获取,购取:打水。打鱼。

    12. 除去:打消。打杈。

    13. 定出,计算:打算。打腹稿。

    14. 用,采用,使用:打比喻。

    15. 玩,玩耍:打球。

    16. 截,停,减,退:打住。打价儿。

    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打手势。

    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打交道。打短工。

    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打扫。打扰。

    20. 自,从:打哪儿来?

    1. 量词,指十二个:一打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