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uáng dì |
注音: | ㄏㄨㄤˊ ㄉ一ˋ |
黄帝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
引证解释:
⒈ 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
引《易·繫辞下》:“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孔颖达疏:“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 姬姓也。”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裴駰集解:“号有熊。”
司马贞索隐:“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
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残春一》:“但是他那粉白色的皮肤,平滑无表情的相貌,好像是我们祖先传来的一种烙印一样,早使我知道他是我们黄帝的子孙了。”
⒉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
引《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史记·天官书》:“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
张守节正义:“黄帝,中央含枢纽之帝。”
宋高似孙《纬略》卷八:“《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 赤帝起,赤云扶日; 黄帝起,黄云扶日; 白帝起,白云扶日; 黑帝起,黑云扶日。”
国语词典:
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也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黄帝与其战于涿鹿,擒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网络解释:
黄帝 (华夏部落首领)
- 1、黄帝之所以步履慌乱,是因为自己的部下,发生了兵谏。
- 2、汉族神话中的人文始祖女娲、伏羲、黄帝、炎帝已历史化。
- 3、《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
- 4、黄帝崇拜的叙事,由古代、现代、本土、外来的因素编织而成,表面上首尾一贯,其实是一个混合语,而且一首一尾都是舶来品。
- 5、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裔胄。
- 6、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较弓为烈,猎人恒设置丛莽阊,使虎豹等误践其机而中矢,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黄
- 五笔AMWU
- 五行土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