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律
拼音:hàn lǜ
注音:ㄏㄢˋ ㄌㄩˋ

汉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代法典的总称。

引证解释:

⒈ 汉代法典的总称。

《后汉书·孔融传》:“《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
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汉律》有九篇。 李悝所撰六篇,《盗》、《贼》、《囚》、《捕》、《杂》、《具》也。 萧何定律,益事律《擅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
程树德《九朝律考·汉律考序》:“汉萧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孙通《傍章》十八篇及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 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

网络解释:

汉律

  • 汉律是汉代法律的总称。汉承秦制,西汉建国初期,依然继承秦朝各项基本制度。随着战乱的逐渐平息,统治者冷静下来认真总结秦朝兴亡之得失,开始对治国之策作出许多重大调整,使得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因此,汉朝法律制度既有继承秦朝的一面,也有进行重大改革的方面,使其封建法制日趋成熟。
  • 字义分解

    • 拼音hàn
    • 注音ㄏ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ICY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

    • 拼音
    • 注音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vfh
    • 五行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