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体
拼音: | fǎ tǐ |
注音: | ㄈㄚˇ ㄊ一ˇ |
法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敬称僧人之身。
引证解释:
⒈ 敬称僧人之身。
引宋苏轼《答南华明老》之二:“专使惠手书,具闻别后法体安稳为慰。”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我亦作一偈送汝曰:‘ 江南竹,巧匠作为笼。留与吾师藏法体,碧波深处伴蛟龙。方知色是空。’”
网络解释:
法体
- 1、何智辉涉嫌贿赂的司法官遭羁押,这是司法体系基于摘奸发伏办其所该办。
- 2、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 3、生命里那段最难熬的时光,成了日后刻在美时光钻石上的横切面,它们带着外人无法体会的疼痛,成了今天你看到的浮华的璀璨。
- 4、书法体文如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百书不一,尤篆、隶、草、行、楷五体重在“法度”。
- 5、这种死刑常常针对黑人城镇中所谓“人民法庭”宣判的罪犯,这样可以避开种族隔离的司法体系。
- 6、当你指望用真情去交换什么时,你的真情就已变质。你换回来的都可能是假意。许多人一辈子都活在假意中,原因是他们的真情被他们死死的捏着。捏着的真情永远是种子,它不可能发芽、开花、更不会结果。不愿付出真情的人无法体会到真情绽放时的愉悦和幸福。
字义分解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