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
拼音:xióng dǎn
注音:ㄒㄩㄥˊ ㄉㄢˇ

熊胆的意思

词语解释:

熊的胆。可入药。

引证解释:

⒈ 熊的胆。可入药。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动》:“熊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
宋周密《齐东野语·经验方》:“熊胆善辟尘。试之之法:净一器,尘幂其上,投胆一粒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以之治目障翳,极验。”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熊》:“熊胆,苦入心,寒胜热,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药也。”

国语词典:

黑熊的干燥胆囊。含有胆固醇、胆色素、胆酸类的碱金属盐和一种特有的去氧熊胆酸。阴干后可作为健胃剂。

网络解释:

熊胆 (熊科动物的胆)

  •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中医等亚洲传统医学认为熊胆汁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的功效。因此,亚洲各国都有延续数千年的杀熊取胆的传统。
  •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熊胆的医药价值被逐渐证明并非不可替代;同时由于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猎熊取胆的行为在近20年才逐步减少。
    • 1、各家登记在册的货物商行已经从周边城镇收购了各种山货,鹿茸、貂皮、人参、熊胆装了一辆辆马车,准备运往唐海郡更大的城市中心。
    • 2、对此段公视而不见,在摘掉了那颗血淋淋的熊胆后,便吩咐军士将这只熊罴炖汤,分给羌族的使节们。
    • 3、近些年来,中国的动物权益保护活动者揭露了一系列的事件,如象牙交易、肉狗饲养和取活熊胆汁来制作传统药材。
    • 4、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 5、贝母、甘松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动物药材资源有熊胆、熊掌、豹骨、猴骨、麝香、鹿茸、獭肝、羌活鱼等。
    • 6、而老股民却是因为熊市带来的阴影,却迟迟按兵不动,牛心熊胆,忧柔寡断,总认为自已的判断是正确的,可事实能证明最初的判断是错的。

    字义分解

    • 拼音xióng
    • 注音ㄒㄩㄥ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CEXO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

    (2)(名)姓。

    (3)(动)〈方〉斥责:~人。

    • 拼音dǎn
    • 注音ㄉㄢ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EJGG
    • 五行

    1.胆囊的通称。

    2.(~儿)胆量:~怯。~大心细。~小如鼠。壮壮~儿。

    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暖水瓶的~。

    4.(Dǎ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