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
拼音:zàng fǔ
注音:ㄗㄤˋ ㄈㄨˇ
词性: 名词

脏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医学名词。中医把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胃、胆、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称为六腑,合称脏腑。五脏为实心的,六腑除三焦外均为空心的。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人之将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清蒋士铨《临川梦·改梦》:“北地雪高冰厚,食炕餐煤,粪灰填于耳鼻,沟秽中于臟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五回:“从次日起,他们便如法泡製起来,无非是寒热兼施,攻补并进,拿着苟才的臟腑,做他药石的战场。”

国语词典:

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脏腑亦泛指人的内脏。

网络解释:

脏腑

  • 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构成人体的基本机制——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 该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祖先独特、智慧的发现,区别于现代医学理论,不可相提并论。
    • 1、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
    • 2、春天空气清新,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
    • 3、是以西国老人院、癫狂、聋哑等院,遇有死者,许医局剖析肢体,穷究病症及生生化化之原,以教后学,故西医皆明脏腑、血脉之奥。
    • 4、结合眼针疗法与中医脏腑和经络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由于部分脏器和经络发生变化而引发的老年性痴呆这一病症。
    • 5、有病调治原则,就是脾胃病调治要及时,要因人而异采取化滞益胃法、祛湿安胃法、理气健胃法和相关脏腑调治法调治。
    • 6、饭前喝碗萝卜汤,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

    字义分解

    • 拼音zāng,zàng
    • 注音ㄗㄤˋ
    • 笔划10
    • 繁体臟、髒
    • 五笔EYFG
    • 五行

    zāng

    有尘土、汗渍、污垢等;不干净:~衣服。~话。

    zàng

    内脏:心~。肾~。五~六腑。

    • 拼音
    • 注音ㄈㄨ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EYWF
    • 五行

    (名)脏腑;中医对人体胸、腹内部器官的总称。心、肝、脾、肾叫脏;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叫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