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选
拼音:yī shí zhī xuǎn
注音:一 ㄕˊ ㄓ ㄒㄨㄢˇ
词性: 成语

一时之选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引证解释:

⒈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縉、崔殷等,皆一时选云。”
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金史·循吏传论》:“餘如兴平师夔 …… 蓝田张德直、叶县刘从益皆清慎才敏,极一时之选。”

国语词典:

当世杰出的人才。唐.张说〈赠太州刺史杨公神道碑〉:「年十三调太宗挽郎,寻补潞王典籖,大夫门子,执绋桥山,王国词人,曳裾睢苑,皆一时之选也。」《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张老笃信有智,祈午临事镇定,臣父匄能识大体,皆一时之选。」也作「一时之秀」。

网络解释:

一时之选

  • 一时之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 shí zhī xuǎn,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 1、毕竟他不是包光光——虽然骗术和话术都是一时之选,但赫里斯还少了一个“巫医”。
    • 2、别看我们只是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队员可都是一时之选,想赢就得拿出实力。
    • 3、这就样不断吐故纳新,最后留下来的都是一时之选
    • 4、段或者冯,不过黎、徐二人也不可小视,南方的孙黄、陆、蔡也是一时之选!
    • 5、天宗的双慕、三士、四堂、五色、七星这些人俱为万人之秀,一时之选
    • 6、这个葛城皇子,我前后见过几次,对我大唐文化甚有研究,才识气度都算得上是一时之选。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Y
    • 五行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xuǎn
    • 注音ㄒㄩㄢ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FQP
    • 五行

    (1)(动)挑选:筛~。

    (2)(动)选举:~民。

    (3)(名)被选中了的(人或物):入~|人~。

    (4)(名)挑选出来编在一起的作品:文~|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