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密
拼音: | pú mì |
注音: | ㄆㄨˊ ㄇ一ˋ |
蒲密的意思
词语解释:
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引证解释:
⒈ 蒲与密,古二县名。 春秋时, 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 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 东汉时, 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引晋陆机《演连珠》之三二:“蒲密之黎,遗时雍之世。”
《宋书·良吏传序》:“莅民之官,迁变岁属,灶不得黔,席未暇煖, 蒲密之化,事未易阶。”
唐张说《徐高御挽歌》:“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网络解释:
蒲密
字义分解
- 拼音pú
- 注音ㄆㄨˊ
- 笔划13
- 繁体蒲
- 五笔AIGY
- 五行木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