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服
拼音:gōng fú
注音:ㄍㄨㄥ ㄈㄨˊ

公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旧时官吏的制服。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官吏的制服。

《左传·闵公二年》“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晋杜预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
《北史·魏纪三》:“﹝太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四年》载此事, 胡三省注云:“公服,朝廷之服;五等,朱,紫,緋,緑,青。”
《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卢俊义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
许地山《女儿心》一:“﹝两夫妇﹞表告了满洲诸帝之灵,才退入内堂,把公服换下来。”

国语词典:

官吏的礼服。

网络解释:

公服

  • 公服是从北魏北齐至明朝的品官在公事、常朝、谒见、婚礼时所穿的一种汉服,服色有紫、朱、绿、青四等,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由于省略了朝服许多繁琐的挂佩,所以公服又有“从省服”之称。如公服即比朝服少蔽膝、剑、绶诸物。明代由右衽圆领袍、纱帽幞头、束带组成,公服制度被日本、朝鲜等汉文化圈国家普遍采用。
  •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fú,fù
    • 注音ㄈㄨˊ,ㄈ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EBCY
    • 五行

    1. 衣裳:服装。制服。

    2.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4.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 吃(药):内服。

    7.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8. 姓。

    1.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